旅游规划理论知几何

发布时间:2020-11-16

“旅游要发展,规划要先行”,随着旅游业发展热情的日渐高涨,旅游规划的编制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做出更合理、可持续性的旅游规划,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已成为旅游规划设计中的关键,那么相关理论基石又有哪些呢?本篇主要介绍以下七个核心理论。

 

产业经济学理论,包括市场调研的方法、比较优势理论、水桶理论,在国内,一般认为产业经济学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以及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研究。其中,产业组织主要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者说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而产业结构研究各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产业演化规律、产业间投入产出关联、产业区域布局等;

 

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具体地讲,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及空间区内经济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包括中心地学说、距离衰减法则、产业集群理论、聚集规模经济对旅游开发布局的重要意义等;

 

系统理论,包括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最优化原则;系统论将世界视为系统与系统的集合,认为世界的复杂性在于系统的复杂性,研究世界的任何部分,就是研究相应的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它将研究和处理对象作为一个系统即整体来对待在研究过程中注意掌握对象的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及时序性等基本特征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也是科学研究思想方法的理论系统论的任务,不只是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反映系统的层次、结构、演化,更主要的是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的目的[1]

 

旅游人类学与旅游行为科学理论,即以人为本的规划哲学,研究区域以及城市空间活动的主体、活动内容以及活动方式及场所环境;

 

景观生态学原理,是生态学与地理科学交叉形成的理论,包括4种基本单元(板块、廊道、基质、缘),以及3种原理(结构原理、功能原理、时间原理);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描述旅游地演进过程的重要理论。到目前为止,在旅游地周期理论中,被国内外学者一致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是Butler于1980年提出的“S型曲线”和“六阶段模型”,它是分析旅游地演进过程最重要的模型,提出了旅游地演化的探察、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苏阶段的六阶段模型图。通过运用该理论,可了解旅游地的发展阶段,明确其发展的限制因素,了解旅游地发展六个阶段以及每一阶段所具有的指示性特征和事件,并通过人为调整,延长旅游地的生命周期[2]

 

旅游规划理论知几何(图1)

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示意图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门槛理论:是由波兰人马利兹先生提出的临界分析理论,是对于在城市成长过程中某些限制其发展的极限或障碍的研究,这种极限称之为发展的临界或门槛。

 

基于前述的可持续旅游相关理论基础,综合多个旅游规划项目经验,不断尝试以形成一种目的地整合下的全新旅游规划模式,是我们在进行旅游规划项目实践时需要加强核心要点。


参考文献:

[1] 周军. 可持续旅游规划的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 潘秋玲,李蓓.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下的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借鉴日本经验[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10):927-929+933.


声明:由于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