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看这19家园区你就知道了

发布时间:2023-01-09

29日,文旅部发布了《关于公布2022年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名单的公示》。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旅游业是一个传统产业,是“诗和远方”的结合体,似乎与信息化、数字化等先进科学技术没有必然联系。然而并非如此,科技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成为构建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

从早期故宫上演的“元宵夜”灯光秀,到风靡全国的“博物馆奇妙夜”;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火遍大江南北,再到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出圈……当文旅与科技交融碰撞,无论是物理反应层面还是化学反应层面,都催生出了越来越多的新业态与新产品,用科技为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文旅体验。

 

在体验经济时代,传统文旅发展更新升级迫在眉睫!

那么,什么是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

目前的19家园区有何亮点?

有何借鉴意义?

一、什么是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有何由来?

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是文旅部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科技促进旅游生产方式、体验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模式创新,提升文旅产品高质量供给的国家级旅游品牌。2021年4月,文旅部先后制定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两个规划”分别就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能力作出系统部署,并明确提出,认定和建设一批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


 数字体验馆.png

▲19家国家级旅游科技示范园区

二、植入文化创意类新业态,工业遗产活起来

在这19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中,有4个关于老工业遗产和现代智能制造工厂活化利用的案例,集中彰显了“工业遗产+文化创意+科技赋能”带来的重大裂变。


751园区,前身为原国营北京第751煤气厂,占地22万平方米。2003年该厂开启转型发展之路,于2007年建成国内首个以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文创产业园区。近年来,园区持续强化科技赋能、场景牵引、功能融合等创新环节,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首批纺织服装创意设计示范园区等重要品牌。

 


上海智慧湾科创园,前身为上海第三毛纺织厂仓库,总面积200亩。2015年利用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升级改造,先后建成全球首家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世界最大规模3D打印混凝土步行桥等空间载体,入驻文创和科创类企业300余家,打造成为上海最大、集聚度最高的科技与艺术融合创意集聚区和网红打卡地。运行5年多来,园区企业营收从5000多万元增长至19亿元,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打印.jpg

△上海智慧湾国内3D打印


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占地2平方公里的,也是以陶瓷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为基础,以文创产业为主业态,打造传统+时尚+艺术+高科技的城市文创街区(园区)。

 

与传统工业遗产活化不同,内蒙古伊利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堪称现代工业智慧旅游项目的典范。该园区依托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核心区优质资源,打造了全国首个奶粉全球智造体验中心,分布有沉浸式沙盘区、影院区、购物区、研学区、餐饮区五大区域,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度体验高品质的乳制品最先进加工生产流程。


三、体验式玩法+沉浸式场景,实现场域更新

19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中,旅游景区、度假区、传统街区与科技融合的示范案例多达7个,分别是黑龙江五大连池景区、江苏中华恐龙园旅游度假区、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广州塔旅游区、西安大唐不夜城文化商业步行街景区、沈阳方特欢乐世界和河北多玛乐园。其中,5A级和4A级景区各3家,均是通过数字科技手段实现业态与场景的更新,是一景多看、老景新看、古景今看的典型案例。

以黑龙江五大连池景区为例,近年来,为促进旅游和科技融合发展,重点建设了火山地质博物馆、中国火山研究中心、景区数字化监控中心等智慧旅游项目,初步实现了资源保护数字化、经营管理智能化、旅游服务人性化。

 

对于恐龙园、长隆和方特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相对陌生的多玛乐园,是一家位于唐山市曹妃甸湿地风景区内大型“渔”文化主题乐园,在这里游客可使用传统手抛网和现代化可视化捕鱼机等体验打鱼的乐趣。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西安大唐不夜城文化商业步行街景区和广州塔旅游区。这两个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前者属于“古景今看”的代表作,后者则是“一景多看”的典型之一。


大唐不夜城.gif

△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

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园区多元发展


从19家园区类型来看,依托文旅产业功能区、文化产业园区、影视基地等载体科技融合度高优势,探索文旅产业与科技融合新路径已经成为推动园区或基地多元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四川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四川中华彩灯大世界、浙江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河南中牟县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和陕西白鹿原影视城。

 

△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从园区规模和运营情况看,中华彩灯大世界、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与中牟县现代服务业开发区,更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尤其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融文化创意、彩灯制作、彩灯会展、主题公园、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彩灯全产业链基地,先后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自贡.png

△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

五、文化创意科普,催生天文产业链

近年来,随着一批国际国内科幻电影作品的热播,“科普+旅游”“天文+旅游”等模式在国内悄然兴起,并推动天文与科普、旅游、科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如贵州中国天眼科普基地,自2016年开园以来,先后建成国际天文体验馆、天文时空塔、航天探索中心、FAST光影馆、时光之门、天幕商业街等一系列天文旅游项目,倍受国内青少年研学群体和亲子游客的青睐,逐步成为国际天文学术交流中心、国际天文科普旅游目的地,高效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科普基地.jpg

△贵州平塘中国天眼科普基地

冷湖火星小镇是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位于青海省海西州茫崖市冷湖地区,依托冷湖酷似火星的地貌资源和一流的天文观测条件,当地政府正式启动“冷湖火星小镇计划”。2019年3月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在冷湖建成投运,全封闭式的火星太空舱可为游客提供了完整的“火星登陆”体验,充分释放冷湖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品牌效应。 


六、未来文旅的高度融合,科技是其中的一种手段


从科技与时尚结合的北京751园区、到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古今穿越;从山西文旅数字体验馆沉浸式体验、再到中国冷湖“火星小镇”的太空之旅……

随着5G、VR、AR等数字科技的广泛运用,我们看到其中的创意以及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等多维度物理融合,未来高度的文旅融合已成必然。


传统文旅的更新升级,可以从这几方面出发。一是全面普及智慧旅游景区建设,从服务端提升游客出游便捷度和体验感;二是培树智慧旅游景区示范样板,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经验;三是加快数字技术在产品端应用,打造旅游科技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场景,从而提升线下旅游供给的韧性;四是推动旅游科技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完善旅游科技融合发展激励机制,加大对文旅园区、产业基地、特色小镇等市场主体财税、项目、技术等要素支持,推动数字旅游产业规模化发展。


结语

文旅部、科技部、工信部等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将文旅与科技融合列入了“十四五”相关规划,加快培育数字文旅产业已成为推动文旅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答题”。为此,无论是传统文旅企业,还是科技文旅企业,都必须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期,紧跟文旅消费新趋势,持续推进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力开启文旅经济复苏振兴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