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旅游,让非遗“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0-10-27

2-20102GJ5013M.jpg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沉淀的精华,是积淀已久的活态传承技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消费升级和需求衍化已成为社会消费领域的显性问题。在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动下,“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已经成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路径,充分利用非遗文化,赋予非遗鲜活的生命力,促进旅游更好的发展。


近几年,国家关于非遗+旅游的相关政策层出不穷,2018年1115日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在保护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支持农村地区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优秀农耕文化、传统手工艺、优秀戏曲曲艺等传承发展,创新表现形式,开发一批乡村文化旅游产品。”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在《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中提出“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组织开展传统工艺培训、发展提升传统工艺产品、扩大传统工艺产品销售渠道”四个方面指导“非遗+扶贫”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文化非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就业难、收入少的难题。


非遗文化是多姿多彩的,旅游产品说的到底其实是文化旅游。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就是与文化融合的魅力。在今天,要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注入新的更大的内生动力,牢牢把握与旅游相融合的方向和要求。


非遗+旅游,让非遗“活”起来!(图1)


近年来, 非遗与旅游的融合不仅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为非遗起来开辟了新路径。那么,非遗+旅游发展模式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模式

非遗+旅游,让非遗“活”起来!(图2)非遗+旅游,让非遗“活”起来!(图3)

非遗+旅游,让非遗“活”起来!(图4)


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文化旅游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与文化旅游活动有机结合,有选择,有适度,有成效的面向旅游市场,进行科学规划与生产性开发,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进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