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南美术馆齐白石精品展在短视频平台很火热,引得网友纷纷去打卡看展。有数据显示,自2023年1月10日开始,截至3月5日,观展人数已达25万。从各平台的游玩帖子即可看出,大众对这个展览的喜爱!
那么这个美术馆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呢?
答案是——展览的沉浸式体验升级。
相比一般静态的展览,这次展览通过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使观众如入画境一般。在展览现场,每一位观众都将拥有一对白石之眼,去看大师笔触下的大千世界,仿佛与大师进行对话。
纵览国内沉浸式数字艺术展的发展变迁,不难发现沉浸体验与数艺融合已成为文旅行业的流行趋势。这不,最近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开展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推荐遴选暨培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未来,如何运用沉浸式的打造手法进行场域和内容的持续更新,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Chapter 1
齐白石艺术展的沉浸式打造
实现场域与精神的链接
“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重点围绕北京画院收藏的齐白石作品,聚焦传统艺术的现代化表达,汇集包括数字投影、科技互动、AR虚拟现实、艺术装置等多种形式为一体。通过对视频、声音、动画、装置的组合应用,实现了场域与游客精神情绪的沟通交流。
篇章1《一花一世界》光影艺术剧场,720度全沉浸
《一花一世界》光影艺术剧场是整个数字艺术展的核心展区。由高约5米,展开长约45米的投影幕组成四面包裹的数字艺术光影空间,有19台高清投影机,16K*2K画面分辨率,7.1声道全景声构建一个全沉浸艺术场。
游客游走在720度全沉浸式的光影剧场当中,将看到四季之间的花木生长,听枝头篱下的鸟啼虫鸣。游客在三维空间里真实感受大师笔触在画作上的气韵流动,在无限沉浸的剧场中感受“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一花一世界
篇章2《万竹山居》造景+光影的融合
通过光影竹林、农舍艺术装置、池塘投影、墙面投影的组合利用,活化齐白石画作《万竹山居》图。一是用200多根竹子打造光影竹林,在部分竹壁上,动态呈现齐白石不同时期的书法、诗稿作品;二是“星斗塘”的溪流穿过竹林,通过数字影像形式,在水里呈现水草、游鱼、虾蟹等水族动态效果;三是通过农舍小桥造景的艺术装置,与墙面的数字投影相呼应,呈现出屋后巍峨的群峰、屹立的山石,翠绿的竹林,沉浸式感受齐白石笔下的作品韵律。
篇章3《白石花园》互动装置+AR互动打卡
“白石画屋”通过陈列复原20世纪初的齐白石北京书房,智能绘画触屏桌,让游客可以在画案上泼墨书写,留下自己的作品。设置AR互动打卡,手机扫描室内二维码便可实现与齐白石跨时空合影留念。
“白石花园”选取齐白石的花卉作品为创作依据,打造具有中式园林风格的艺术花园场景,定制仿真花草机械感应装置,当游客靠近时,通过红外人体感应及震动、旋转等机械使花草做出拟真的开合、摇曳、旋转等动作,与观众进行互动。同时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扫描获取AR互动,虚拟结合呈现齐白石笔下蝴蝶飞舞、百花齐放的花园场景。
Chapter 2
为什么近年来沉浸式展览如此受欢迎?
2015年,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引入英国艺术家团体兰登国际创作的互动艺术装置《雨屋》,具有标志性意义。游客步入一个面积达150平方米的黑屋子,屋顶的水管一直在“下雨”,而当游客在其中走动时,其身体对应上部的水管会自动关闭,形成人在雨中行走而不会打湿身体的奇妙体验。其运作原理是用3D跟踪摄像头,实时监控体验者的动作,把位置坐标发送给计算机,再由控制系统关闭相应位置水管的电磁阀。
这个展览对中国沉浸式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沉浸式体验,通过社交网络平台的传播形成网红效应,很多体验性强、互动性强,能够产生奇特视觉体验的展览演变成为网红展,吸引了大量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参观打卡,逐步从KOL向KOC发展,形成了更大范围的传播。
相较于传统展馆,观众只能站在防护栏外观摩,参观体验《雨屋》《齐白石精品展》等类型的作品,游客更能够自由舒展休闲的观展感受、获得连贯的知识讯息、沉浸式的体验,在情境中感知时空、以及极强的社交属性,都是其广受观众喜爱的原因。
Chapter 3
从沉浸式展览到沉浸式文旅要如何走?
齐白石精品展,做到了将“沉浸式”展厅的展示空间与展示目标、展示内容完美融合,真正以观众为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其置于展厅之中,注重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而不只是突出视觉效果。
▲同创文旅作品分享
沉浸式体验既包括人的感官体验,又包括人的认知体验。事实证明,沉浸式体验的活动能够创造引人投入的心流。这就是沉浸式内容打造的底层逻辑,沉浸式文旅同样适用。
结语
沉浸式文旅并非一味追求特效,对游客的视觉听觉进行“立体轰炸”,优质的沉浸式文旅在互动性上要不断探索新方式。沉浸式文旅产业的发展代表了目前我们体验经济的进一步崛起和文化产业的消费升级。
关于更多景区更新升级,沉浸式旅游项目内容,欢迎拨打我们的联系电话18911298200(微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