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

发布时间:2020-11-19

2009年,中国第一条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落成,该步道以全程人工手作的方式,完成了中国登山健身步道行业的0的突破。截止2018年11月,我国共建成23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总里程超过1900公里。目前,我国登山健身步道绝大多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尤其是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居多。


为响应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满足群众日益增多的户外运动需求;促进保护自然环境;使登山健身步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维护规范化;保障人民群众登山健身活动安全健康开展,2010年中国登山协会制定了《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


整个标准分为九大部分,包括总则、标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依据步道形状分类、步道及设备要求、步道安全系统要求、环境保护系统要求和从业人员资格等内容。


解读《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图1)


《标准》详细界定了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和登山健身步道的具体内涵,一个区域内所有登山步道的连接及其附属区域、设施的总和称为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登山健身步道即以登山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以健身为目的的行走步道,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游步道。依据步道的形状(形态)对登山步道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线状步道,环形步道和网状步道三大类。


《标准》根据难度适宜、人文关怀、保障安全、因势利导、融入环境等原则,明确了国家健身登山步道设计的具体要求。明确指出路线设计应适应自然的地形水文条件、应避开可能发生山体滑坡、道路过陡、易发泥石流等危险区域等。 


《标准》明确登山健身步道沿途需要配备休息站、露营地、接待站、标识系统等设施。登山健身步道要根据流量控制原则,在使用人数较多的露营地应设立生态厕所。建设生态厕所所用材料应以木、竹、石等天然材料为主,外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融合。


解读《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图2)


登山健身步道的安全系统中要求:设置专业救援队,要求每支救援队伍不能少于5人,设置报警点、临时避难场所等。同时应在接待站配备医疗救护器材及药品,建立医疗救护点。并由医疗部门对管理处、救援队人员进行医疗急救培训。


解读《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图3)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建设已成为我国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热点和新趋势,随着规划和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登山健身步道系统必将迎来发展的新热潮,必将成为我国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声明:由于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