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域文化看旅游建筑

发布时间:2021-09-02

旅游景区的建筑,给游客的第一印象便是其风格,建筑风格的设计及形成离不开地域文化的渲染。我国共有56个民族, 55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所体现出的地域文化不尽相同,如云南傣族的竹楼建筑、草原民族的帐篷等,这些建筑的规划设计都包含了地域文化的基本内容,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够忽视不同区域文化的特征及文化的基本属性。


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包含地质和地形特点对建筑造型的影响,气候特点、当地文化特点都会对建筑产生影响。同时,作为文化形态的地域性建筑,它一定承载了一个地域的社会发展、经济状态、科学结束、政治思想、人文观念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因此旅游景区的建筑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地域文化为基础,加强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内容、 形式和风格上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促进地域文化与旅游区建筑规划设计的相互关联。


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土楼,以福建龙岩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楼最为有名。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由于平地已经由原住民所占,作为外来移民的客家人只能将房舍建在山间狭窄的平地或平缓的斜坡上,土楼可以防御盗匪打劫、抵御山中猛兽,还具有防震、防火、通风及采光好等特点。


从地域文化看旅游建筑(图1)

(图片来源:网络)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开平市境内,是集防卫、居住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开平因位于四县交界处,在古代社会管理较为混乱、土匪猖獗,加之河流多,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且该地旅居在外的华侨众多,碉楼多为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


从地域文化看旅游建筑(图2)

(图片来源:网络)


从地域文化看旅游建筑(图3)

(图片来源:网络)


一颗印

一颗印式民居由汉、彝先民共同创造,最早在昆明地区兴起,基本格局是“三间两耳倒八尺”,平面近乎正方形。在汉族四合院的建筑基础上开始演变,到清代早期逐渐形成了“三间四耳倒八尺”的基本格局和形制。


从地域文化看旅游建筑(图4)

(图片来源:网络)


从地域文化看旅游建筑(图5)(图片来源:网络)


平潭石厝

平潭石厝是分布在福建省平潭县的一种以岛上特产的花岗岩、火山岩为主体材料修建的石头房屋。平潭多台风,当地有一句民谚:“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石厝的防风功能。


从地域文化看旅游建筑(图6)

(图片来源:网络)


上海石库门

石库门是一种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近代新型建筑,是最具上海特色的民居。石库门大量吸收了江南汉族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木做门扇。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战乱迫使江浙的富商、官绅等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修建了大量同类住宅。


从地域文化看旅游建筑(图7)

(图片来源:网络)


每一个旅游景区都代表了一种基于地域文化的主题或者主线,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以文化地域为基础,提升基于地域文化为主线的旅游景区。地域文化是旅游建筑的灵魂,而旅游建筑是地域文化的标志,在进行设计时,要突出当地独具的文化气息、民族风情,体现出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等,通过建筑设计完美地呈现出来。正是因为这种地域文化才造就出丰富的带有地域标志的旅游建筑,也正因地域文化间存在的差异,旅游建筑才各具特色。


声明:由于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