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专题| 解决古村之殇,不能只靠情怀

发布时间:2021-01-07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遗存的特有形式之一,承载着历史变迁的活建筑文化遗产,更是地方历史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集中代表。


3-21010H13542435.jpg

(图源:网络)


1、古村之殇


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以传统村落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正在淡化,乃至消失。有的古村落经年历久,多已破败,重修无力;有的在匆匆忙忙开发旅游;还有的古村落早已从地图上消失。如何保住古村落的“魂”,已成了保护古村落课题中迫在眉睫的问题。


2、古村发展之惑


然而,古村落保护过程中,古村落开发成了时髦的话题,一些商机、一些不良政绩随之而来,有的把古村落当成“摇钱树”,随意新建,破坏了村落的古貌。不正确地肆意的开发,使得古村落衰颓地更快。主要有几个原因对古村落保护的认识还不高;有限的财政投入难以支撑庞大的文物存量;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古村落保护利用难度较大;保护涉及部门较多,难以形成合力;传统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矛盾突出;受制度制约,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共同造成如今古村落的没落。


3、古村发展方向


3-21010H1362R58.jpg

(图源:网络)


自2012年开始,一年一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代替了两年一选的历史文化名村,表明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传统村落的关注日益增强,传统村落的生存与保护成为广受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


20 世纪 80 年代末,古村落旅游逐渐兴起并蔚然成风,逐渐成为文化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村落文化旅游的发展,既有利于提高古村落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助于保护不可再生的遗产资源。2014年,国家旅游局在传统村落名录发布中的介入,也显示了政府在传统村落保护方式上的观念转变,即旅游成为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村落的保护必须在旅游可持续发展基础上进行。文化旅游开发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带来巨大效益,也可能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古村落文化旅游必须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实现保护与发展齐头并进的目标。


2、如何重焕古村活力?


冯骥才指出,传统民居建筑是民间文化的承载空间,其中留存着大量的历史信息、文脉记忆、艺术创造和生活方式。传统村落每一处都凝结着先人们大量的心血和智慧。对中国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与发掘,可以为中华民族存留更多鲜活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


(1)“活化”古村落,文化是灵魂


绘好古村落保护的“施工图”:古村落居民区建筑不管是结构还是建材均富含研究性,可为历史研究提供理想的依据。除了建筑技术之外,具备区域性质的民风和民俗等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分,同时古村落也以其为灵魂包括村落布局,传统民居吧以及宗祠建筑等等都亟需的到充分的保护。


授好古村落保护的“历史课”: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旅游价值。


筑牢古村落保护的“情感线”: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是对其独特的精神内核、乡土风俗、生活方式的保护。文化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只有让传统村落在自有文化的演变中有序发展,让新的和旧的文化风俗水乳交融,迸发出支撑村落发展、推动村落文化演进的有生之力。


(2)“升级”古村落,运营是王道

 

3-21010H13AT38.jpg

(图源:网络)


以综合开发的模式,代替以旅游为主的经济开发模式。发展以民族文化产业带动村落发展的综合开发模式,或许更适用于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同时需要需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古村落保护工作中的主导性作用;科学、合理编制古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古村落保护活动利用工作,将保护古村落与改善居民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活化文化和运营,源源不断地为乡村发展输入动力,保持乡村长久的活力。


最需注意的是要注重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体现在实际的工作中,既要凸显古村落的山水优势和民族特色,也要努力保护传统村落的房屋建筑等的完整性,历史遗迹的独特性,文化符号的延续性等,严谨大拆大建和破坏性开发。

 

村落和城镇文化是一种细致而完整的文化体,无论是大还是小,它都是人类精神形成的历程和文化的源头。我们面对的是人类珍贵的生存历程和人类生命的存在历程。保护它,留下它,记载它,将会对社会、民族和整个人类社会都是一种不可泯灭的贡献。


声明:由于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