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藏在历史中的文化自信——中国马文化

发布时间:2021-01-13

1、马文化的几种定义

关于马文化,教科书的解说是:以反映人马关系为内容,是人类文化的分支。它包括人类对马的认识、驯养、使役以及人类有关马的美术、文艺及体育活动等内容。也有人定义马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与马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马在人们生活生产中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在这个过程中也渐渐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地不同马文化。


3-21011313025C30.jpg

(图片来源:网络)


2、我国马文化的发展历史

5000万年前有像狗一样大小的“始祖马”,马蹄是四趾或三趾,用脚来走路。300万年前进化成如今见到的单蹄“真马”。原始部落战争时期,马介入了文化的发展。


西周出现管理马政的机构和职官,如:校人、趣马、巫马、牧师、廋人、圉师都是养马的官吏,其中,校人是管理王室马匹的最高官职,这些职官涉及到马匹的选择、医治、饲养以及牧地的管理等等。这些官职的出现说明周代统治者已把马政提升到十分重要的地位。


战国时期关于马匹的牧地也有所扩展, 自然条件适宜、水草丰美的秦、晋(战国时为赵、燕)是养马大国,出现“骑射”、“骑兵”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大规模牧养马群,装备骑兵,以增强军事实力。


秦朝自先祖以来积淀的养马传统,在其国力不断富强的同时也显示了巨大的优势,秦国的马政在战国诸国中是首屈一指的,在经过长平一战后,秦国的骑兵愈是无敌天下了,涌现出了马军等,以及后期的兵马俑。


3-210113130325542.jpg

(图片来源:网络)


汉代是我国古代马文化的繁荣昌盛时期。官营牧场、民间马业繁盛。汉朝中央政府对发展马文化极为重视,专设太仆作为中央行政机关的长官,专管皇帝的马,汉代加官中有散骑之职作为皇帝的骑从。此时,马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唐朝盛极一时的便是马球运动,帝王贵族文武百官以至宫女都是狂热的球迷。全国上下球场林立,马球之风席卷全国,并成为唐朝对外交流的重要项目。后来,马球传至西方,在中国逐渐衣落,盛唐遗风在今云西方保存下来。唐宋时期的茶马古道也是马文化的重要体现,茶马古道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元朝跨马夺天下,马成了战将的坐骑,冲锋陷阵,所向无敌。


3、我国现代马文化在世界马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019年,我国马存栏367.1万匹,占世界总存栏的6%,位居第5位。据行业统计,马业全产业链产值约700亿元。马养殖区域布局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新疆、四川、内蒙古、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其中新疆、四川、内蒙古分别存栏95.5万匹、75.6万匹、67.1万匹,合计占全国的65%。


我国与国际马术联合会、亚洲速度赛马联合会等组织保持紧密联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制定,向世界讲好中国马产业故事。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4年南京青年奥运会等包含马术竞技项目的重大国际综合性运动会。成功举办2014世界汗血马大会、第十五届世界马医大会。与马相关的体育、旅游、文化、科技、经贸等领域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国内外马业专业机构和马术组织、院校和企业合作不断深化,外籍马术教练比例增加,马医、骑手、科研等出国培训交流日益频繁。


3-21011313034L17.JPG

(图片来源:网络)


4、我国现代马文化的代表性地域及发展现状

内蒙古——蒙古马是我国最占老的马品种之一,原产蒙古高原,处于半野生生存状态,分布广、影响大,它的血液渗透到国内外许多马种,作为马种遗传资源,蒙古马有着重要的保种价值。


新疆——新疆马主要有哈萨克马、蒙古马、焉耆马、巴里坤马等品种。其中,哈萨克马生长繁衍于天山北麓水草丰茂辽阔的大草原上,历史上曾渗入蒙古马和中亚一带马的血液,广泛分布在北疆各地,中心产区在伊犁地区,总数约50万匹,占全疆马匹总数的50%左右。


西藏——西藏马属于高原小型马品种,耐粗饲,抗病力强,持久力好,分布于中国西藏东部的昌都、那曲和南部的日喀则,青海的玉树、果洛,四川的甘孜和云南的中甸等青藏高原地区。


3-210113130409212.jpg

(图片来源:网络)


四川——主要有西南马,是一种小型山地马品种,产于中国西南地区。性情灵敏而温驯,善于爬山,适于山地驮运,为高原山地的重要运输工具。


马文化衍生至今,已不仅仅局限于马的功能性用途,更多地是与现代人的需求相结合,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如体育赛事、休闲康养等,以更加新颖的方式继续传承着。


声明:由于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