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全新的公园游玩打开方式

发布时间:2021-04-20

在这个“体验为王”的时代,人们注重感知,追求互动与沉浸。公园作为人们休闲游憩的场所,也由观看式游玩发展为体验式游玩。世界上最早的体验式游玩可以追溯到1967年的世博会上,这次博览会成功的向公众展示了一种革命性感官体验式学习——通过可感知的方法激发人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基于此理论开发的感官公园也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时至今日,公园体验式游玩更进一步,发展出沉浸式夜游模式,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更多可能。

 

1.0时代——感官公园

 

感官公园,与一般的公园相比,除了美观之外,其更关注体验者如何去感受环境,如何与环境发生互动,并最大限度挖掘人的各种感官功能潜力,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感官体验,是一处集趣味游玩、感官互动于一体的场所。

 

德国人智学感官公园依山而建,在设计中既能处处注重人体的各个感官体验又能在整体上使其相互融合一体。人们置身其中,一路上都能时不时通过各种感官的碰撞,体验到大自然的魅力。


3-210420002350364.jpeg

(图源:网络)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一头扎进挂满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玩意儿的盲人小黑屋细心的感受触觉和听觉带来的快感;也可以踩在只有一个支点的巨大罗盘共同参与到身体协调的平衡体验;甚至可以光脚上阵,踩在有松子、石子、沙子、木头以及钢化玻璃等不同材料铺成的道路上,从而感受身体每一处神经被激活的刺激。


3-210420002420919.jpg

(图源:网络)


此外,公园还融入了通用设计的全方位设计理念,以照顾不同年龄层和个别民众的需要。例如,坑坑洼洼的道路,能让轮椅使用者在安全无忧的前提下体验到驱使的快感;可调整座椅高度的秋千能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

 

同样表现优秀的还有汉诺威Park der sinne感官公园,其前身是一个约8公顷的垃圾填埋场,在德国2000年世博会筹备期间,它曾作为重点景观项目,将莱尼厄和克朗斯贝格两个地区相互连接起来,世博会后该公园被完整保留下来继续为市民服务。

 

公园内星罗棋布的各种感官互动装置,为游客提供独特而有趣味的五感体验。

 

其中,在视觉体验上,最受欢迎的当属虫眼装置了,装置的灵感来自昆虫的复眼结构,装置设计成两只复眼的样式,共有120个小平面。访客透过装置可以像昆虫一样感知周围的环境。


3-210420002440635.jpg

(图源:网络)


听觉上,回声花园中的声音反射装置“凹面石锅”可以说是一大亮点,只要游客对着其中一个装置的中心说话,另一边的人就能清晰的听到。电话装置旁边还有一个条形音乐装置,通过用橡皮锤敲击弹簧加载的花岗岩发音条,就能听到从石头中发出的美妙声音。


3-210420002452109.jpg

(图源:网络)


对于触觉感官,赤脚小径是一个感官公园必不可少的设计。直立或平坦放置的或大或小的卵石,破碎的砂岩板、木屑、树皮等等,无论是赤脚还是穿鞋,都能体会到独特的足部体验。


3-21042000251B41.jpeg

(图源:网络)


嗅觉和味觉体验的装置则相对更加自然,是一个设置了花旗松制成的药草桌的休息区域。药草桌被薄荷、百里香、欧芹、薰衣草等香薰类植物的种植箱环绕,而药草桌中间的凹槽则种植了当地鲜为人知的烹饪药草和药用植物。游客可以在这被芳香包围的地方仔细地嗅闻和品尝,体验不同香料植物的特色。


3-210420002532324.jpeg

(图源:网络)


公园在给游客们带来涤荡感官的自然盛筵的同时,也让公园成为汉诺威及周边城市中许多教育机构的自然教育基地,甚至还吸引来了众多户外瑜伽爱好者和前来聚会的辣妈宝贝们。感官体验,生态平衡,自然教育,休闲活动各个层面相互融合,相辅相成,让这个曾经的垃圾填埋区变身为汉诺威和周边城市最受欢迎的公园之一。

 

2.0时代——公园沉浸式夜游


沉浸式体验作为现代多样性的文化与高新技术科技相互融合而呈现的一种新业态,它完美地契合了人们追求震撼和刺激、爱好游戏和娱乐的天性,将其应用在公园内,能够依托于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真正打造出令人难忘的夜间活动体验。

 

阿寒摩周国立公园位于日本北海道东部,是一座由众多火山、湖泊以及原始森林组成的公园,拥有着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财富。

 

2019年,由MomentFactory打造的KAMUYLUMINA夜游项目以阿寒湖和国立公园自然景点为依托,结合该地区丰富的自然风光与北海道土著阿伊努人的文化,为游客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体验。


3-210420002613964.jpeg

(图源:网络)


此次多媒体夜间旅游颠覆了北海道传统的故事形式,通过全息投影技术、互动装置等,在树林中将诸鸟类和鹿之类的动物投影在森林之中,还原出原本充满生机的森林的样子。可爱又迷人的故事角色和其中蕴含着的古老的智慧,通过沉浸式多媒体的形式被无缝地嵌入到阿肯湖沿岸的森林中,从而为国家公园赋予新的生命力。


3-210420002626457.jpg

(图源: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对当地动植物的影响,项目团队还结合了当地环境和旅游的需求,专门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这种态度也非常值得国内的夜间旅游项目学习。

 

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植物园因保护沙漠特有环境而建立,占地145英亩,内有两万种沙漠植物,其中三分之一为本地所有,139种为罕见的、受威胁的或者是濒临灭绝的植物。

 

艺术家克利普和他的团队通过将植物和音乐相结合,并利用动态投影技术,打破了人与植物的界限,使人与作品完全融入其中,为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不仅如此,为突出不同植物的特色,每个植物所对应的投影变化也不一样,上一秒还是扎根在沙漠的仙人掌,下一秒就成为了浮游在海底的珊瑚礁了。


3-21042000263D51.jpg

(图源:网络)


现如今的旅游项目,正在逐步摆脱对看风景和求刺激的依赖,转而通过人的五感,再造场景,将人们带入全新的环境中去,给人一种穿越的感觉,在全新的场景中获得全新的体验,这才是当下旅游的主要吸引点。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沉浸式旅游的发展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旅游沉浸式体验必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新趋势。而作为沉浸式体验的重要载体,公园更应该着眼于新时代的发展,了解沉浸式旅游并在自身的旅游产品中融入沉浸式旅游。


声明:由于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